孔子对“三无”人员的定义

[size=5][color=#002060][font=新宋体]一大早翻开《礼记 孔子闲居》,读着读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孔子和弟子聊天聊到了什么是“五至”“三无”,以及君子如何能做到这些。 原来“三无”一词不是个现代的词汇,是老祖宗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的了。只怕现代的什么“五讲”“四美”“三热爱”,都要归根溯源到孔子身上去吧? 孔子对“三无”人员的定义是“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意思就是政事清明,人民的生活宽和宁静,叫无声之乐;圣人仪态安和威武,百姓自然履行礼治,叫无体之礼;谁家有了哀恸万分的死丧之事,人们都会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帮助料理,叫无服之丧。 孔子怕弟子不明白,就接着说了一番话来解释,说“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这一番话讲得是文采蔚然,气贯长虹,与天地兮同久,与日月兮齐光! 之后孔子又对“三无私”下了定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就是说做人要象天覆盖大地一样没有私心,象大地载育万物一样没有私心,象日月光照人间一样没有私心。这一番话是孔子的治世理想的总结,是对《礼记 礼运》中有一段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描述,也是康有为的《大同书》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蓝图的依据。圣人就是圣人啊,我真是有种想要匍伏下拜的冲动。[/font][/color][/size] [size=5][color=#002060][font=新宋体]读罢我良久地对着书本发呆,想想几千年前的祖先所思考的问题,再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人皆知的“三无人员”的定义,是我们作为子孙后裔不如老祖宗那么有智慧,还是人类的道德水平是注定了要每况愈下?[/font][/color][/size] [size=5][color=#002060][font=新宋体]略有所思,聊以记下。 [/font][/color][/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