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黛玉和宝钗的精神境界

论容颜,一个沉鱼落雁似弱柳扶风,一个美丽端方如贵妃 再世;论才情,一个别致风流才傲群芳,一个造诣深厚稳 重大方;论人品,一个是两片刻薄无情的双唇骂尽天下丑 恶事,一个却是一对难得糊涂的双眼浑厚容纳世间无情人 。 在许多人的眼里,这两个美女是不相上下,不分伯仲,甚 至喜爱宝钗的人恐怕还要多一些,因为她实在是八面玲珑 ,做人有道啊!可是我心中的天平却从一开始便倾向于敢 爱敢恨外冷心热的林妹妹,对于安分守时的宝钗,我是越 来越厌恶她温柔得体的外表下那一颗冷若冰霜无情无义的 心。 宝钗的做人水准之高,在大观园内是人人皆知的。几乎所 有的小姐丫鬟婆子仆人都感念她的体贴恩惠。这样一个几 乎无懈可击的大贤人,可以在金钏死后安慰王夫人说“纵 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她 还可以在尤三姐自尽后连她妈妈和哥哥都为柳湘莲着急的 时刻,不以为意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她的人生追求,流露在她的咏柳絮的《临江仙》里面:白 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 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看似 洋洋自得,很是潇洒,但细细想来,宝钗的最高目标无非 就是荣华富贵,平步青云。 与宝钗不同,黛玉则是完美主义者,“一畦春韭绿,十里 稻花香。圣世无饥馁 ,何须耕织忙?”构想出来的一个类 似于乌托邦的乐土是她对一个理想世界的憧憬。一首咏柳 絮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 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 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 尔去,忍淹留?”流露出理想不能实现,现实让人凭添愁绪 的悲伤。《葬花词》的“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 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和“质本洁来还 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更是表白了自己高洁而世事难 容的人生志趣。黛玉的心里有着一团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 之火。这一团火让她不惜燃烧了自己,也要去追随那尽善 尽美的理想境界。 我很欣赏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把人的需 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 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 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最低层次为生理需求,最高层次为 自我价值实现。按照这个理论,宝钗的人生境界只是低层 次的对物质的需要,而黛玉的人生境界就跃上了金字塔的 顶端,成为她可以为理想而粉身碎骨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