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震:两大原因造成红学家“无缘”红楼梦真相

《红楼梦》原作者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而非曹雪芹;真正的大观园是北京平西王府的西园,既不是随园,也不是恭王府。     在红学界,对《红楼梦》原作者是曹雪芹及大观园地址的论断,几乎是公认的事实。然而,不久前,由草根学者、从教多年的蒋国震写作的《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刚好提出了与红学公认论断截然相左的观点,不仅让红学家们大为震惊,引发众多红学爱好者的兴趣,也让蒋国震站到了红学研究的风头浪尖。     近日,蒋国震在谈《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创作初衷时指出,正是自己在授课过程中,每逢讲到《红楼梦》时,就发现自己所能找到的关于《红楼梦》的背景介绍和作者介绍资料,都是模棱两可,不能给到学生们确切的介绍。于是,让他有了研究《红楼梦》的想法。     在再次肯定自己的研究结论经得起考验之后,蒋国震认为,之所以广大红学家在《红楼梦》原作者问题上,没有能够有持续的新的发现和可以让人完全确信的考证结果,缺失历史背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两大原因制约了广大红学家们对原作者及《红楼梦》的进一步考证。     蒋国震首先指出,红学家们在考证《红楼梦》的过程中,对《红楼梦》的本源《石头记》的创作历史背景不清楚。由于在清朝的雍正、乾隆这两个朝代阶段,为了彻底消除《红楼梦》的影响,断绝人们的一切“杂念”,不仅将废太子的资料彻底销毁,还将“弘皙逆案”连同曹雪芹及相关人员的文字书籍等资料统统销毁,还不惜篡改历史,弄虚作假,胡编乱造。而郑家庄皇城更是被彻底拆毁,给这段历史的研究留下一段空白。     “几代红学专家,有的苦苦探索了几十年,乃至一辈子,可在脱离真实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无异于盲人摸象。”蒋国震表示。     蒋国震认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朝雍正、乾隆在位时,大兴文字狱,谁都怕因文字而惹麻烦。因而文字狱对于《红楼梦》的影响,首要地就是导致最原始的版本《石头记》作者废太子胤礽,既要“按迹寻踪”写实,又要将“甄士隐去” ,特别是有关大观园的这段情节,更是关键。     “文字狱又使得书籍的发行异常艰难。因此不仅《红楼梦》不敢公开发行于世,连读者彼此间都加倍小心,只能靠私下里手抄过录,还不敢请文化水平高的人,恐怕被人看出破绽,以致传世的版本讹误之处甚多。”     对于《真假红楼梦--揭秘皇城大观园》的出版,引发红学界掀起了“真假之争”的新波澜,蒋国震认为,自己既不是什么红学家,也不属于红学界的任何学派,无意介入“学派之争”。     同时,蒋国震也表示,自己非常赞成“对红学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认为对《红楼梦》的研究,应该进入大众化时代,“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研究结果出现,也是正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