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天空 温哥华天空
  • 信息版
  • 流星版
  • 流星文摘
  • 新闻
  • 美食
    • 点伙吃饭
    • 点伙约饭
  • 视频
  • 专栏
  • 论坛
  • 娱乐
    • 2016中国好声音
    • Sky秀
  • 折扣
  • 加国微信
登录 注册
  • 移民
  • 留学
  • 地产
  • 财经
  • 时事
  • 社会
  • 美食
  • 健康
  • 娱乐
  • 时尚
  • 教育
  • 科技
  • 法律
  • 生活
  • 旅游
  • 艺术
  • 史海
  • 人物
  • 名车
  • 家居
  1. 新闻首页 /
  2. 房价 /
  • 16小时前

    央行行长隔空回应:加拿大房市没有泡沫

      央行行长隔空回应CMHC:加拿大房市没有泡沫 联邦房屋监管机构加拿大按揭与住房公司(CMHC)上周发出警告,该机构进行的最新风险评估显示,当加拿大经济从大流行中逐渐恢复时,可能导致失业率高达25%,进而导致房价下跌近50%。CMHC话音刚刚落地,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莱姆立即作出回应,称他不担心加拿大房市火爆,明确表示低利率以及加拿大人对更大空间的需求,而非炒房或投机是价格上涨的原因。 据加拿大《金融邮报》报道,央行行长在接受彭博新闻社(Bloomberg)采访时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疫情之下在家工作以及对更大空间的喜好是导致加拿大房市,尤其对单户住宅需求如此强劲的主要原因。 麦克莱姆行长通过视频对彭博社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在家工作,他们不需要上下班。而且不少人仍然认为,即使在疫情过后,许多企业或公司也不要求雇员上班,因此与比过去相比,人们将在家办公的灵活性也更大。” 麦克莱姆行长说,他并不担心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会失控。他说这让他想起了2017年,当时多伦多等大城市的房价有些失控,引发了业内外对炒房的担忧并不断发出警告,迫使联邦和省级政府采取措施强使房地产市场降温。麦克莱姆行长坦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那种让我们真正担心的过热状况。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并不像2017年。” 他还表示,去年,尤其是疫情开始以来市场的繁荣并不像3年多前,主要集中在房价较高的大都市区,而是全国市场普遍兴旺。麦克莱姆行长说,“因此我认为,这本身就意味着,市场活跃及房价升高更多是受到基本需求的驱动,而不是炒房所引起的结果” 。 尽管疫情对经济尤其劳动力市场冲击甚大,但房地产在2020年依然红火。去年12月,前所未有的住房需求和有史以来最紧张的房屋供应,将全国房价推至创纪录水平,其中一些房价涨幅最大的地区,往往是距主要城市中心几个小时车程的郊区甚至乡村地区。实际上,加拿大央行一直在关注并研究房价上涨的证据,因为人们往往押注于房产投资的未来收益,即所谓的外推价格预期。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任何类似的证据。 麦克莱姆行长说:“当人们购买房屋时,我们开始担心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价格只会上涨。这些是我们在低端市场上正在观察的东西。”他说央行也没有发现有任何证据表明,低利率正在造成某种金融系统漏洞,尽管他们正密切监视局势,但它们需要改变政策。他还表示:“我们意识到这里存在一些风险。我们必须对此保持警惕,避免问题积累,漏洞变大。” 银行家们往往会担忧这种房价涨势,他们担心低利率可能会助长泡沫。在上周三(1月20日),央行把隔夜利率维持在0.25%,并重申将维持低借贷成本,直到2023年疫情造成的损害完全修复。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所附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较低的融资成本可能意味着2021年单户住宅的需求将继续超过供应。 加通社上周报道说,CMHC的风险评估显示,当加拿大经济从大流行中逐渐恢复时,可能导致失业率高达25%,进而导致房价下跌近50%。CMHC将加拿大的经济恢复描述为W型:即经济复苏是从衰退之后开始迅速反弹,但随后又很快陷入了另一轮低迷期,然后又再次复苏,看起来就像英文字母“W”一样。而在一个不是W型,而是U型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衰退将会逐渐改善,最高失业率接近15%,房价将下跌近34%。但CMHC强调,上述这些情景并不是预测或预报,更无意向加拿大人表明未来会真正发生什么。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风险评估都有助于降低未来的风险。   5.    今天开始!加拿大人入境美国须提供新冠阴性报告 从今天(1月26日)起,加拿大人前往美国,必须提供新冠检测阴性报告才可获批入境。新规定下,所有2岁以上的加拿大人,在登机前,必须提供阴性检测报告;而进行的样本检测,必须在登机前3天内进行,并须向航空公司提交书面或电子报告证明。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说法,前往美国的旅客,可能要提供医疗保健机构的官方文件,证明旅客在旅游前的90天内,身体完全康复。至于进入美国后须进行的强制隔离期,是根据各州的规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任何入境美国的旅客,会进行体温检查及被要求戴上口罩。    
  • 6天前

    老北京移民加拿大:30岁重新读书,移民为了孩子,有后悔也不后悔

    世界上最难面对的事情中,难免有“后悔”这一事。 朋友的姑姑移民加拿大已有二十余年,有一次和他们一起聚餐,突然聊起了许久都没触及的移民这件事儿。 其实移民来的这些同胞们,每天都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忙忙碌碌的生活哪有时间去想着这些问题呢。 当时姑姑一边往我碗里夹着菜,一边用关怀的语气问道说,在这边多少年了,过的还习惯吗?我礼貌性地回答说:“快十年了,肯定是习惯了。” 姑姑于是话锋一转说道:“我啊,都来二十多年了,和我比你们还算是新移民呢。当时我来的时候,多伦多这片区域还是一片农田,你看如今,都变成居民区了。“ 于是我出于好奇地问道说:“姑姑那您当年为什么来加拿大呢?” 姑姑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说道:“我和你姑父可是老北京人,我们那个年代出国热正流行,为了孩子来的呗。”“那您当时在国内是做什么的?这么多年了有后悔过吗?” 我追问道。姑姑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娓娓说道:“我当年啊是公务员,管理一个处级部门,你姑父是搞机械自动化的。你姑父的祖上是盛宣怀,留了不少家产给我们在北京。九十年代我们在二环就有三处房产。” “盛宣怀是谁?”我睁大眼睛问道。姑父忙不迭的插嘴说:“清末的资本家啊,首富。”言语中透露着一种祖上荣光带来的骄傲。 “你可别再提了,走哪儿都跟人家说是盛宣怀的后人。“姑姑掐了一下姑父的胳膊,打趣地说:“后来三十多岁年纪来加拿大,找工作难找,我就一头扎进学校了。 三十多岁重新读书,硬是啃了四年书本,从麦马计算机系毕业。后来就一直做这行,一晃一辈子也要退休了。” “那您后悔做出国这个选择了嘛?” “有后悔也不后悔。后悔说,如果我不出国,不卖掉北京的那两套房子,现在也值几千万了。我那些老同事,有的做到处长、副局长的也等着退休颐养天年了;说不后悔,这不也是为了孩子么。两个孩子在这边读书没遭什么罪,都硕士毕业了,我们为人父母也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姑姑的言谈举止间,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无奈,和悲凉。 按照我的理解,姑姑的二十年移民生活,那些所谓的后悔都是基于自己的人生抱负,或者错过财富的积累;而不后悔的又那么心甘情愿,是一种对后代、对子女无怨无悔的付出。 这时候,姑父又插话进来说:“别听你姑姑啰里八嗦说这么多,我总劝她什么时候都不要想着好事儿都是自己的,我俩在加拿大这么多年,也做到经理职位了。早年多伦多房价不贵的时候,她的工资就十几万,这不也囤了三套房了,她呀,后悔的是加拿大房子没有北京房子涨的多罢了!我就挺知足的。” “你那是不上进,你看那谁,跟你一个厂子的,人家现在不也是副厂长了!”姑姑呛声说道。 “那我不出国,也不一定能当上厂长啊。到时候你又会骂我是废物,走吧我们吃完了,去散步吧。让孩子们自己玩。” 说罢,两个人就手挽手去公园里遛弯了。朋友笑着说道:“这老两口啊,就这样吵吵闹闹又恩恩爱爱,别看没事儿总拌嘴,说出去徒步、野营、钓鱼的时候马上就又和好了。姑姑是个要强的女人,姑父又是个随遇而安的性格,两个人挺互补。” 当天晚上回到家,就看到姑姑在家族微信群里转发文章,《中国应试教育的十大悲哀》,朋友截图给我看,我俩都笑了。 是啊,如果放在二十年前,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时候,这些老移民多少在价值观、社会福利和生活条件上占据了一些优越感,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当中外差距一点点在缩小的时候,很多老移民并没有适应变化带来的落差和心里冲击。于是便有了姑姑这样的一群人,享受了二十年加拿大安逸的生活和福利,嘴上还要说着可能后悔的话。 我另一个朋友面对后悔的时候,没有选择留下,而是毅然选择了回流。 他十年前在加拿大读了大学,毕业后找了奢侈品销售工作,也顺利拿下了居民身份。后来回国居住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加拿大工作等待入籍。其实,要说他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在多伦多这地儿并不寒酸。在Yorkdale做了奢侈品店的店长,年薪过十万加币,足以满足他在这里的轻奢生活。置办了房产,买了豪车,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但是每每和他吃饭聊天的时候,总能感觉出来他的后悔和无奈。他总会提及在中国的日子,在上海做奢侈品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挥金如土的富二代,可以拿最高的销售奖金。如果不来加拿大蹲移民监,他可能会成为大区总监,也可能有机会去总部工作,等等。 我问他,你对现在生活的不满,是因为错失了机会吗?他点了点头。不久,他追随自己的心,放弃了身份,回国继续追梦了。 在我和我这个朋友居住的小区里,还有一家子从哥伦比亚来的难民,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男的工作不详,可能在工程公司工作,女主人就在小区附近的超市里做收银员。在多伦多,这样的工作并收入肯定不会高。但每个周末从我家看过去,一家五口总会聚在一起在天台上烧烤,时而闻到牛排的味道,时而海鲜。 我曾和另一半打趣说,这一家子收入不多,怎么能每周烤的起海鲜呢。后来我才发现,他们的食材都是女主人在链家超市计算之后买回来的。而他们如今所拥有的生活,是十年前在哥伦比亚难以想象的。如果拿来和我的朋友横向对比,即使在一个国度里,也是天壤之别。可为什么一个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一个如此后悔呢? 慢慢我才发现,我们所谓的“后悔”,并不来源于我们积累了多少财富,或者坐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上,而在于对比和比较之后的落差感。 这种比较往往又来源于身边的亲戚朋友,无论我们做的如何好,生活的如何安逸,抚养了多么乖巧可爱的宝宝,一旦有人比你过得好,我们都会觉得不幸不爽。 就好比你不会和马云比谁有钱,但是你可能会如我朋友一样和熟人比较,如果不出国可能会赚更多的钱。你也不会羡慕拜登当上了总统,但你一定会和姑姑一样,同当年的同事比较,如果不出国你也可能当上经理或厂长。 人生哪有那么多比较,哪有那么多也许呀! 记得前几天看到一个贴子说,如果你后悔了现在的生活,让你穿越回二十年前,你会做不同的人生选择吗? 其中一个人说道,我不会。因为我深刻的知道,二十年前的我,所拥有的心智、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所面临的环境,还是会让我做出同样的选择。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选错了,而是放弃了自己的选择。当你有能力做选择而轻言放弃,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所以回头看后悔移民这件事儿上,如果我不出国,是不是就一定会投了更多北上广的房产,满仓了所有牛市的股票,顺理成章坐在了经理的位置上呢?放到二十年前,我们的见识、心智也不一定这么选。 我把后悔这件事儿和朋友分享,他笑着说道,你别看姑姑偶尔在饭桌上说,如果不出国会怎么样怎么样。但你看她这二十年过的不也挺轻松快乐吗?如果说有一天中国弯道超车赶上了加拿大,但她也享受了中国没赶上加拿大这二十年的优越生活啊。其实对她来说,后悔二字只是偶尔饭桌上的谈资,平时生活99%的时间也是过着没有加班、偶尔钓鱼徒步、住着豪宅、养着孩子的平凡人的生活嘛。 想想也是,我回流的那个朋友偶尔发的朋友圈,灯红酒绿的上海生活着实让人羡慕,但是配图的文字却意味深长:凌晨的上海,我还夜不能眠。 最后给大家一些小帖士,如果真的有一天后悔了怎么办?如果工作不好找,建议重读一个专业性强的专业。有了枫叶卡读书基本不花钱,既提高了英语水平,又掌握了技能,方便就业。 男人如果觉得没有国内收入高,职业受到限制,可以多和本地老移民交流,交朋友,发现商机本地创业也未尝不可。加拿大一夜暴富机会少,但是中小企业创业环境好。 学会享受生活。加拿大人的生活不是996,也不是金本位,更不是地位崇拜。回归生活,多和家人看一场电影,多和朋友来一次房车远行,多享受一下惬意的周末,多学一门兴趣爱好,活回普通人的样子吧。 如果实在想回国,可以选择不入籍,继续保留枫叶卡;移民监可以选择留夫妻一人在加拿大陪孩子读书,夫妻一人保住枫叶卡,配偶也可拿回枫叶卡。 或者,一次性住满三年,加入加拿大国籍,这样不再有移民监,全家可以回流中国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好心态。 移民不适合所有人,只有那些充分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能更好地享受移民生活。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都怕失去的人,在哪里生活都不幸福呀~
  • 1星期前

    在加拿大月赚$5000算中产?爆工资单揭老底

    生活在加拿大,大家平时没事一般不会互相打听“你工资多少”“你老公一个月赚多少钱”这类问题。这也就导致很多人对于在加拿大挣多高的薪水才能算是“小康”或“中产”,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近日,知乎上一位网友发起提问: “一个月4000-5000加币在加拿大多伦多工作,在加拿大是怎样的生活水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提问很快就在知乎上成为热帖,100多名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彼此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位33岁的华人妹子称,自己2011年在加拿大硕士刚毕业时,每月税后到手工资就$2900,当时租住在一栋独立屋的小套间里,租金530一个月。房子就在公司附近,每天步行10分钟上班,因此也没买车。 吃饭每个月大概400,其余消费300,每个月支出稳定在1200左右。一年下来,就攒了2万加元(10万人民币)。 3年后,这位华人妹子拿着自己攒下来的6万加元当首付,买了一栋2年新820呎价格30万的公寓,成功上车。 又过了4年,妹子把公寓以46万的价格卖出,赚了一笔,换了Townhouse。 接下来,妹子一边上班,一边搞副业,在2019年买了一栋130万的独立屋,首付45万,都是自己的钱,以后每月还贷款。 从这位华人妹子的励志经历来看,每月工资4000,税后3000的情况,只要生活不奢侈,就能逐步达成自己攒钱买房的目标。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坚称,月入四五千,在加拿大多伦多简直“活不下去”,最多只能混成“最底层的中产”,在房价飙升的地区,很难靠自己存出首付,如果有了孩子,要买玩具、衣服、奶粉、报课外辅导班等,日子就更是紧巴巴了。 众人争论不休之际,一位华人小哥看不下去,直接放出大招——当场揭露了他所知道的多伦多多种职业的真实工资。 “我真的想说知乎上有些人太扯了吧,动不动年薪五六万不要活了,不知道一个个做什么工作。” 撂下狠话后,小哥直接上证据: 好友在IBM做项目IT,技术含量很高,但工资税后不过3000罢了; 一位在加拿大五大银行之一做全职销售的朋友,一个月税后到手仅1800; 多名在多伦多市中心公司做文职的朋友,每个月就2000; 之前待过的公司,加拿大本地企业大集团,部门经理,40多岁,手下管10几个人,一个月税后4000多。 小哥甩完一系列“工资表”后,直接吐槽:“难道以为外国的钱会从天上下吗?” “都是最近的事,不是很久以前的价格,都是多大、UBC本科毕业的,说起来大家学校都还行,工作说出去也都体面的,但拿到手的工资确实就这么个工资。现实一点吧,加拿大不是温柔乡。” “四五千就是对于一个在这边受过较好学校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在有职业专长、工作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过关的情况下,所能寻摸到的一份非体力非劳力非重活的蓝领以外的工作来说,挺不错的工资!” 的确,据小编了解,加拿大温哥华的很多国际大公司,比如所有毕业生挤破头想进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之类,实际上工资低得超出很多人想象——刚进去的毕业生,担任初级会计职位,年薪也就4万出头,每个月3000多,税后到手更少。 不过,正如回帖中一位网友所说,在加拿大的好处是,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喜欢的事情,或者搞副业搞兼职都行。并且,加拿大最看重工作经验,通过工作时间的积累,跳槽,升职,加薪,前景都是比较稳定和光明的。 究竟赚多少钱,才能在加拿大过上理想的生活,这个引发无数网友争议的问题,你怎么看呢?
  • 1星期前

    放弃周星驰下嫁后被婆家欺负,朱茵扮嫩

    记得几年前有网友发起投票,问大家最希望看到哪个女神复出,身为不少人心中白月光的“紫霞”朱茵,得票可不少。 可这两年吧,“紫霞仙子”没少露面,反响却不怎么样,路评一次比一次糟糕…… 昨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又曝光了偶遇朱茵一家的合照。 照片中,朱茵一家三口同框,虽然一家人都很和善亲切,但状态看着都不是很好。 当天,朱茵黑色外套,下面是件旧旧的牛仔裤,虽然留着精干的短发,但不知是不是因为素颜出镜的缘故,看上去皮肤蜡黄,眼袋很大,黑眼圈也很严重,双手插兜的她气质看上去也不是很好,完全像路人一样普通。 而一直被嫌弃的女儿的颜值,虽然现在看长开不少,但还是有网友吐槽长得太像黄贯中,没有继承妈妈的美貌。 前几日,朱茵发布了一条广告,更是遭到不少网友差评↓ 这条广告是朱茵自己代言的内地手机游戏,广告中,朱茵再度扮起了26年前的紫霞仙子↓ 但看看朱茵这个状态,虽然都已经高倍磨皮了,但仍然能明显看得出她眼窝凹陷,眼神充满老态,状态大不似从前。 要说49岁了朱茵演出超过了40部电影,大可不必一直薅《大话西游》紫霞仙子的羊毛,每个场合每个舞台都要带着角色光环溜一圈观众,这么多年来“炒冷饭”都要炒糊了。 当初她在戏中古灵精怪,一颦一笑都令人心动。 但现在呢,扮着同款造型说着同样的台词,味道早已不再,这种以“紫霞仙子”的旗号上各种综艺节目及接代言工作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反感。 在可怜巴巴的1000多评论中,大部分都是网友的质疑和骂声:“爷青结”“捆绑一个角色二十几年”“多少年了,还在消费星爷。。。紫霞仙子也就是你的天花板了。。。服了”“缺钱了吗”。 没想到成也“紫霞”败也“紫霞”,这样下去朱茵的童年滤镜迟早要碎啊! 还记得在朱茵复出之初,她视频平台上的一条视频引起不小轰动。 视频中,朱茵引用了《大话西游》中的一句经典“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人了”,进而被大家猜测是在宣布复出。 值得一提的是,朱茵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仅靠两条带笑容的视频就吸粉近两百万的明星,足以证明当时的她在粉丝和网友们心目中的地位。 而现在过去这么久了,朱茵的粉丝才264万,而页面互动多的十几万,少的则几千,也是有够惨。 难道复出捞金之路不顺吗? 前些日子,有网友曝出朱茵现身广州的某个大学拍戏。 当日朱茵身穿一身深蓝色长裙,看起来低调又优雅,和路人打招呼显得非常亲和。 那里的学生看到朱茵本人也是十分激动了,来看看这些学生们拍的生图。 虽然朱茵五官还是很好看,但难免还是会有些路人既视感,没有那么惊艳了。 据说这次朱茵是来拍校园里《雨打芭蕉》电影的。 这也是朱茵久违的再次出演新电影,在开机仪式上,朱茵穿着低调满脸开心的现身,身材娇小的她年近半百似乎也有一丝发福,看起来有些普通。 虽说从整体状态来看,朱茵在同龄人中还是比较能打的,但相比年轻的时候来说,整个人看起来还是有了很多的变化,特别是在这样日常简单的造型下,反而没有凸显她本身的气质和美貌,在黑t与牛仔裤的搭配下反而让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普通。 可能是到了中年,肉眼可见朱茵的身材发福不少,整个腿部显得有些在粗壮,再加上非常随意的搭配,整个身材却是呈现出五五分的身材。 特别是和男演员们站在一起时,整个人看起来更加娇小,丝毫没有了以往的风采。 曾经女神如今路人,越折腾越没水花的朱茵,让小妹也是有些心疼。 有网友感慨,如果当年朱茵和星爷修成正果,或许今日的朱茵,还是万众瞩目的小仙子,不需要这样辛苦求复出。 可惜,朱茵和周星驰的3年地下恋情也未必真能让她收获幸福。 朱茵,1971年出生于香港,家庭条件普通,不过她的家庭氛围很好,父母都很恩爱。 不过这也影响了朱茵的爱情观,她最向往的就是父母之间的那种爱情。 要说朱茵的第一段感情,是在她18岁的时候,在一次聚会中跟学长相识相恋了。朱茵对待这段感情其实是很用心的,为了能够陪自己的初恋男友,她都没有结交认识新的朋友了,而是每天都陪在她的身边,但是最终这段感情也是因他们矛盾越积越多,在性格上也不合适,于是就分手了。 在1990年考进戏剧学院,学习表演。 朱茵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人,1991年和周星驰合作出演了《逃学威龙》这部剧。 在影片中饰演主角“仙蒂”一角,凭借出众的长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正式出道。 两人在戏中产生了感情,1992年正式走到了一起,开启了 一段3年的地下恋情。 两人各自忙着自己事业,互相鼓励彼此,过的很甜蜜。 可惜好景不常,周星驰与莫文蔚传出了绯闻。 1995年,两人合作完《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这部剧后,便各奔东西了。 朱茵在剧中饰演了 ”紫霞仙子“一角,凭借出色的演技,出众的长相迅速走红,事业迎来了巅峰。 在这三年里,朱茵或许是没有安全感的,长期的不安,终于在周星驰被传出轨背叛的时候,一切都爆发了。 和周星驰上一段感情的伤痕,朱茵用了3年的时间修复。直到朱茵遇见了黄贯中,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朱茵是在看乐队演出的时候,遇到了黄贯中。 那个时候,黄贯中是乐队中的吉他手,正在台上演出,朱茵就坐在了第一排。 十年后,有一天,朱茵收留了一只走失的狗狗,通过狗牌上的地址,她发现这只狗狗的主人正好就是自己的邻居黄贯中。 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吧,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悉,产生了感情,走到了一起。 黄贯中也知道朱茵在上一段地下恋情中受到过伤害。 所以在追求朱茵的时候,不管在公共场所,还是在什么地方,见到朱茵总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丝毫不介意是不是会被媒体拍到。 这让缺乏安全感的朱茵感到很安心,两人的这段感情最终也开花结果,在1998年朱茵“下嫁”了黄贯中。 因为那个时候黄贯中是个穷小子,有媒体常常拍到两人一起出现在郊外的一个小旧楼房里。 而且,黄贯中开的车也很破旧,甚至还有媒说:朱茵已经为黄贯中熬成了黄脸婆。 但这些朱茵统统不在乎,也没有回应过,依旧过着自己生活。 朱茵在怀孕的时候,众所周知,孕妇的脾气都是很容易暴躁的,动不动就会发火。 黄贯中却从来没有抱怨过,甘愿当妻子的“发泄包”。 辛苦怀胎十月,在2012年朱茵平安生下女儿,取名叫黄莺,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 然而在2013年,黄贯中突然发文斥责自己的父亲,这件事情在当时也是闹得人尽皆知,其中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对朱茵动手,于是他也是警告了父亲再动手的话就不客气了。 是因为朱茵在生完孩子不久,黄贯中就去了外地演出,作为儿媳便承担起了照顾公公的责任。 一次,公公想要单独带孙女出去玩,朱茵不放心便拒绝了。结果,两人起了争执,黄贯中父亲就推了朱茵一下。 后来,黄贯中演出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很是气愤,所以才在社交平台斥责自己的父亲,这件事情对黄贯中的事业造成了影响。 黄贯中开演唱会的时候,台下的互动很少,只有朱茵一直在台下支持自己的老公。 从图中可以看到,朱茵坐在内场为自己老公站起来加油,内场的座位都没有坐满,更别说外场几乎全都是空座,内场的一些观众拿出手机拍照。 黄贯中在台上非常卖力的演唱,但台下似乎只有朱茵是嗓门最大的。 从视频评论区也能看到,网友们都能清楚的看到:“上座率百分之五十不到,百分之十五的样子”,“太少了,这么点人,人太少了”……黄贯中的影响力还是不够的,开演唱会去看的观众自然是不多的。 个人事业发展不怎么样,黄贯中在朱茵的复出之路上也帮不上什么忙。 去年5月29日,陈法蓉曾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与蔡少芬、朱茵、洪欣,以及凯乐娱乐执行董事陈若兰的合照,并配文“港普F4+1,喜欢吗?” 从陈法蓉等人的社交账号发文会发现,她们四人多次同框出镜表演,还借着《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度炒作过,进而传出了四位女神要组团出道的消息。 但无论是从那个维度考量,率先复出的朱茵都不如其他几个姐妹吃得开。 而且话说回来,即便朱茵现在复出了,她除了参加综艺、客串影视剧卖情怀之外,似乎也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更何况黄贯中并不见得就愿意看到朱茵抛头露面。 之前,在某综艺上,朱茵更直接说过“穿泳衣会被老公骂死”。 这头戚薇继续怂恿+调侃,但朱茵的态度真的非常值得细品,“死定了”,“家破人亡”都脱口而出了,朱茵语气温和,但态度非常坚定,无论别人怎么劝说,就是表示不能穿。 真真儿就是一夫管严…… 不过虽然朱茵再度复出后看着很惨,实际上还是不缺钱的,她在深圳的住宅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豪区,叫“红树西岸”,这地儿的惊天房价让许多人望洋兴叹。 据悉,该小区房价每平方15.74万,朱茵的这幢房子共有248个平方,算下来得要3903.52万元。 普通人月薪1万,不吃不喝的话需要3900个月,也就是325年才能买得起。 而且这里的物业费每平方7块5,258平一个月物业费就是1935元,一年就要2.3万,看得出朱茵的生活质量还是挺有保障的。 所以……既然不缺钱,那紫霞仙子就别总贩卖情怀了呗,如果能好好拍戏充实自己的演艺人生,相信大家还能对昔日的女神保有些许尊重,毕竟情怀不能吃一辈子,实力却可以。
  • 1星期前

    加拿大人都爱开豪车!疫情下车价创新高

    大家一直关注加拿大的房价在疫情期间逆势暴涨,但可能不知道,不光是房价,加拿大的汽车价格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平均价格已经超过$4万元。 图源:CTV News 疫情期间人们更多时间留在家里,开车的机会少了。如果现在想要买一辆新车或者二手车,你或许以为车价应该跌了。 而实际上,由于疫情导致的一些因素,汽车成本更高了。 这些因素包括供应量减少,促销措施暂停,以及开高价豪车的加拿大人多了。 图源:bmw.ca 越来越多人卖掉普通轿车,换购SUV、跨界车和皮卡车,这些车的价格都要高于轿车。 据J.D.Power统计,去年加拿大销售的车辆中,有80%是SUV、跨界车和皮尔,只有20%是轿车。预计今年轿车的销售比例将缩小至16%。 由于价格高了,加拿大人都在申请更长期限的汽车贷款,最常见的是84个月的贷款期。这相当于7年才付清。 图源:porsche.com 同时,新车和二手车的供应量也出现短缺。 Canadian Black Book的负责人Brian Murphy指出,车辆产量在疫情下受到影响,一些车厂被迫关闭,还有一些车厂在等待零部件,可能要等到今年下半年,供应量才能跟上需求。 另外,由于车行的销售量下降,生产商已将现金促销和贷款折扣等优惠政策收回。当然,市面上还会有一些好的deal,只是要花更多时间去找。 相关链接:https://toronto.ctvnews.ca/vehicle-prices-in-canada-hit-all-time-high-with-average-topping-40-000-1.5267393
  • 1星期前

    12月份加拿大房地产市场再创销售记录

    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继续在加拿大经济中一花独秀,刚刚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12月份销售记录。 据加拿大房地产经纪人协会提供的数据,2020年12月与2019年同期相比,加拿大房屋销售量猛升了47.2%。这是过去11年来最大的同比月份增长幅度。 这已经是加拿大全国各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连续第六个月的销售增长。 从全年销售数字来看,2020年加拿大房屋成交量达到55万2千套,创了年销售量的新记录,比2019年上升了12.6%。 不但房屋销售数量猛升,而且加拿大12月份的平均房价达到60万7千2百80加元,比2019年同期猛升了17.1%。 加拿大房地产价格最昂贵的仍然是大温哥华地区和大多伦多地区。 经济分析师们对加拿大房地产市场2021年的走向看法不一。
  • 1星期前

    疫情赶人?逃离多伦多温哥华年轻人创记录

    COVID-19大流行不仅对加拿大经济和加拿大人的生活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在悄悄改变加拿大,尤其大城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最新数据显示,在疫情之下年轻人上演逃离潮,纷纷搬出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流向城市外围的郊区以及卫星城镇。 (Shutterstock) 据Daily Hive报道,联邦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从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7月1日,多伦多有50,375人搬家离开市中心,他们当中多数人为千禧一代(Millennials),而且也没有走远,主要流向了多伦多周边城镇。 数据显示,多伦多西面米尔顿(Milton)人口增长了4.0%,北面宾顿市(Brampton)增长了3.4%,东面奥沙瓦(Oshawa)也增长了2.1%。 加拿大《赫芬顿邮报》也报道说,这个现象并非多伦多独有,其它两大城市也出现同样情形:蒙特利尔净损失了24,880人,他们主要流向魁北克其它地区。而在温哥华,也有12,189名居民从城区搬到了BC省其它地区,这个数字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 不过,得益于来自海外的国际移民,加拿大这三大城市在同期仍然记录了总体上的人口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不及附近许多较小的城镇。 比如说,温哥华的人口增长率为1.1%,远不及郊区New Westminster的2.8%,而蒙特利尔的人口增长率为0.7%,与附近的Mirabel相比也是相形见绌,后者高达3.6%。 统计局的报告指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渴望移出最大的城市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周边地区房价的快速上涨之中,尽管疫情大流行,这种趋势仍在继续。” (National Post) 多伦多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城市研究与土地开发中心的城市和房地产经济学家克莱顿(Frank Clayton)分析说,流行病加速了大城市的人口外流,但是这种趋势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开始了。 克莱顿对《赫芬顿邮报》表示:“多年来,多伦多人口一直在外流,因为人们希望搬迁到空间更大的地方。” 他还补充说,在大流行中,“人们稍微加快了决策速度”。 克莱顿说,千禧一代们正忙于安顿下来并生育孩子,他们也像婴儿潮(Boomers)一代那样,到郊区购买更便宜、也更宽敞的房屋。 不过克莱顿强调说:“千禧一代的行为并不完全和婴儿潮一代相似,他们这么做要比婴儿潮一代晚,可能要晚10年左右。” 克莱顿认为,疫情之下允许在家工作,也可能使许多企业或公司重新考虑,为了避免市中心的高额租金,可能会选择在市中心以外开设小型的“卫星办公室”,这将可以使员工避免进入交通堵塞的市区。 比如说,在安省西南部,在滑铁卢或伦敦的某人可能一周可以开车几次到米尔顿或密西沙加的卫星办公室,而不必开车进入多伦多市中心。 克莱顿也认为市中心租金下降只是暂时现象。他说随着大流行结束,加拿大可能会回到高移民水平,市中心租金有可能回升,城市将不得不继续寻找发展空间。 他说,“政府或城市规划者都希望将往上发展与向外发展结合起来。规划者也认为他们可以限制往上发展,也就是限制建设更多高楼,但我认为他们也许做不到。”  
  • 2星期前

    大温独立屋供不应求:47人抢一套加价11.5万

    据Vancouver Sun 报道,房地产经纪Mayur Arora刚刚卖出了在素里的一栋独立屋,售出价格为141.5万加元,房屋的挂牌价为130万加元。Arora表示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收到47位感兴趣买家的信息。 Arora表示,由于银行低利率而增加的借贷能力使更多的买家能够购买更大的房产。 大温独立屋供应不足导致价格上涨 温哥华房地产经纪人Steve Saretsky表示,大温哥华地区12月份独立屋销售量同比增长70%,至1,034个,与2015年12月创纪录的1,131个新高相比,当时房价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涨。 图源:CBC 独立屋的“价格的最佳预测指标”是“存货月数”。当存货月数低于4个月时,价格就会上涨,现在存货月数只有2.7个月。 分析师和房地产经纪人Dane Eitel表示,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点是,2015年,大温哥华地区的独立住宅库存为57,308套,但销量为17,372套。到2020年,库存量为50,225套房屋,但销售量仅为10,832套,与15年平均水平12,748套相比下降了15%。 在2005年至2019年之间,年度总库存平均值为70,082。因此,在2015年,库存数量比15年平均值降低了18%,但在2020年,则降低了28%。 图源:CBC Eitel说,这意味着2020年房房价值的增长与主要是因为房屋库存稀缺。即使经济复苏的速度不及房地产市场预期的那样快,一旦房价回升至2016年的水平,这种差异也很重要。 Eitel表示,如果由于历史低位的低库存导致价格继续上涨,那么独立屋可能会被迫挂牌上市并获利。 加拿大人看好房价上涨 根据一项电话民意调查显示,加拿大人普遍看好房地产价格上涨,这有助于唤起消费者的信心。 Nanos Research每周都会对250名加拿大人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个人理财,工作保障以及对经济和房地产价格的看法。约有5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6个月房价将上涨。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图源:CNN 加拿大对房地产市场的乐观看法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即使加拿大面临第二波疫情的封锁阶段。一旦封锁限制解除,预示房地产市场将快速反弹。 创纪录的低利率和对更宽敞住房的强烈需求将加拿大部些地方房价在2020年底推至创纪录水平。多伦多房地产委员会最新报告称,多伦多的房屋平均售价达到了93万加元。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比2019年增长了13.5%。 图源:大温地产局 据报告显示,12月份大温地区所有住宅物业的综合基准价格在为104.74万元,与2019年12月相比增长了5.4%。12月大温独立屋的基准价格为155.46万元,公寓为67.65万元,而城镇屋的平均价格达到81.39万元。 在新冠疫苗推出后,加拿大人对经济前景变得越来越乐观。这也会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 3星期前

    疫情最糟糕的日子已过?加拿大人消费信心大涨

    据加拿大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本周一转引彭博社的报道称,在进入2021年之际,加拿大人普遍认为疫情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他们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是,人们的消费信心大涨。 调查结果显示,在2020年年底,彭博-纳诺斯信心指数(Bloomberg Nanos Canadian Confidence Index)已经上升到56,这是自从2020年2月中旬以来的最高水平。 (PHOTO BY MARK BLINCH/REUTERS FILES) 加拿大调查公司Nanos Research每周都会对250名加拿大人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个人理财、工作保障、经济以及房地产价格的看法。彭博社周一所发布的是1,000个回复的四周滚动平均值。 实际上,在夏季开始回升之前,去年三月和四月该指数暴跌了创纪录的三分之一。在第二波疫情期间,该指数在反弹之后回归停滞,尤其是在9月至11月之间。但在12月份加拿大开始COVID-19疫苗接种之后,加拿大人情绪水平又开始回升,从工作保障到经济前景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在多伦多的经济学家詹森(Nathan Janzen)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人们已经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明。” 消费信心的上扬,显示了加拿大银行和联邦政府大把撒钱稳住了经济,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加拿大央行的降息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使房价创下了新的纪录,而政府的经济支持,特别是紧急救济的发放,减缓了加拿大人因收入下降对财务的影响。 调查显示,房地产市场的乐观情绪已达到历史新高,有51%的受访者预计附近地区的房价将在未来六个月内上涨,这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 当然,并非所有加拿大家庭都很富裕。有数据显示,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加拿大人的信心反弹更为强劲。在收入超过$75,000元($59,000美元)的受访者中,信心水平是一年多以来最高的,远远超过了大流行前的水平。而在收入低于该阈值的人们当中,尚未看到信心水平完全反弹。 另据Global News上周报道,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的最新调查显示,有72%的加拿大人对2021年感到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冠疫苗已经开始接种,疫情有望得到控制。 (Global News) 与此同时,调查也发现,61%的受访者表示,疫情过后家里的日子会过的更好。 (Global News) (参考链接:https://financialpost.com/news/economy/canadians-enter-2021-with-confidence-at-pre-pandemic-levels; https://globalnews.ca/news/7544249/coronavirus-vaccine-optimism-canadians-2021/)
  • 3星期前

    疫情下房价依旧增长,温市独立屋领涨10%

      卑诗物业估价处(BC Assessment)最新公布的卑诗省低陆平原物业估价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大温地区住宅物业包括独立屋和多户房屋估价仍有0%至10%“适度增长”,低陆平原地区的物业总价值同比上一年增长约500亿元,独立屋估价涨幅最大的是温哥华市和史戈米殊(Squamish),多户房屋涨幅最大则是北温地区(详附表)。 卑诗物业估价处在一封新闻稿中称,低陆平原地区超过1,056,000个物业的屋主将于未来几天收到2021年的物业评估报告,反映的是其物业在2020年7月1日的市场价值。整个低陆平原地区的总评估价达到1.46万亿元,比2020年的1.41万亿增加了约500亿元。 温哥华市和史戈米殊独立屋估价增长10%,是低陆平原独立屋增幅最大的城市,其中温哥华独立屋评估平均价格从前一年的156.7万元升至171.7万元,史戈米殊的评估价则从之前的93万升至102.6万元。其次是鲍恩岛(Bowen Island)的独立屋增长9%,以及彭伯顿(Pemberton)、米逊(Mission)和高贵林港(Port Coquitlam)增长8%。温市大学保留地(University Endowment Lands)则是独立屋估价唯一出现整体下跌的区域,跌幅达1%。 大学保留地独立屋唯一下跌 北温地区多户房屋增幅达6%,领先于其他城市,其次是北温市和枫树岭(Maple Ridge)增幅达到5%。白石是多户房屋估价唯一总体下跌的城市,跌幅达2%,西温则持平。 全省来看,住宅地产估价总值同比增长4.2%,达到2.01万亿元。 卑诗物业估价处发言人梁桢怡在接受《星岛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住宅估价增加反映了房地产市场去年7月1日与前年7月1日的不同情况,而房价上涨的因素包含很多方面。 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则因区域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大温地区的商业和工业物业增幅放缓,而市郊地区的商业和工业物业估价有上升趋势。 大温多户房屋评估均价变化 商业和工业物业增幅放缓 梁桢怡指出,卑诗物业估价处每年主要根据市场买卖情况及其他市场指标对物业的价值做出评估,同时也会根据一些变化对物业估价进行调整,比如若物业进行过装修、翻新且在市府及地方政府申请了许可,或是过去一年物业有买卖且在地产局的MLS系统上有登记,那么评估人员就可以参考翻新许可记录或是买卖网站的图片等。 她还表示,卑诗物业估价处每年的评估满意率超过98%,只有1%至2%的人会上诉。而每个上诉的人情况都有所不同,有人可能认为评估过高会影响自己交地税的额度,或是认为评估过低影响房屋出售。
  • 3星期前

    华人注意!加拿大2021新年新规:继续狂撒钱…

    终于,人类告别了不同寻常的2020年,迎来了2021年! 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希望疫苗能让这个“新常态”赶紧成为历史,一切能够回归“旧常态”。 在加拿大,2021年将有不少新的法律法规上路。每一条,都将影响你我的生活。 在疫情方面: -加拿大交通部正式发出通知,从1月7日起,所有前往加拿大的,5岁以上的航空旅客必须凭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登机,入境后隔离14天,违者最高罚$75万+入狱半年。 移民政策 -从2021年1月1日起,由于疫情,加拿大为临时居民提供了更多时间申请恢复在加拿大合法滞留的身份。 根据新政,在2020年1月30日至2021年5月31日期间过期的访客、学生和工人将允许延期至8月30日之前恢复身份。 此外,政策将允许持有工签的人申请指定雇主工作签证,同时等待恢复申请的结果。 -加拿大移民局此前已经宣布,2021年至2023年将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移民水平。 在未来三年中,加拿大将致力于欢迎新移民:2021年:40.1万移民;2022年:41.1万名移民;2023年:42.1万名移民。 今年的40.1万新移民目标,是加拿大自1913年以来,唯一一次达到或超过这个数字。 -父母团聚移民抽签因为疫情影响,2020年只有1万个名额,比通常的2万减少了1万。这1万将留到2021年。 对于期待已久的华人朋友来说,2021年将成为父母团聚移民计划重要的一年,移民局承诺的3万个名额加上2020年推迟的1万个名额,今年将有4万个名额。 如果您有幸被抽中,将有60天的时间提交申请,祝您新年好运! 加拿大税务 -2021年1月1日起,加拿大退休金(CPP)供款再度提高,涨幅高于原计划。 加拿大独立商业联盟主席Dan Kelly预计,接近于收入上限人士的CPP供款实际要增加9.3%,超出了原先规定大约5%的涨幅。 中等收入者将多支付数百元的CPP供款,不是因为他们加薪了,而是因为计算公式没有针对新冠作出调整。各省的财长已经要求联邦政府暂停增加CPP供款。 -另外就是注册退休计划(RRSP)的供款额上调500元; -失业保险金(EI)供款额虽然没有上调,但由于最高供款额提高,部分打工族的供款额也会根据收入有所上升。 -与此同时,加拿大税务局给因新冠疫情而在家远程工作的打工人们提供了一项税务减免。 这项减免可以有两种,$2/天,最多能有$400,或者有因在家工作添置物品详细清单的,可以用具体文件和收据申请退税。 BC省地产相关 -9月1日,BC政府宣布2021年住宅租金最高涨幅不能超过1.4%,是2004年以来的最低涨幅上限。 对BC房东来说,这点涨幅显然跑不赢通货膨胀。如果你在2020年9月后发出的加租通知涨幅超过1.4%,将被视为违法。 租金涨幅受限意味着BC住宅的租金回报率降低,这对房价也是种潜在的压力。 -BC省各市正致力于通过2021年度财政预算,其中包括要增加地税。 到目前为止,温哥华的地税将增长5%,低于2020年的7%。这意味着平均估价157万的独立屋业主将多支付146元地税。 温哥华市议会此前还投票同意将该市2021纳税年度的房屋空置税上调至3%,2020纳税年度的温哥华空置税为1.25%。为了鼓励业主将他们手里的空置房屋投放到租赁市场。 素里市议会拟议的地税上调幅度为2.9%,平均每位业主比2020年多支付60元。除了地税的上调,素里市对每一处住宅征收的资本地块税(Capital Parcel Tax)也将增加200加币至300元,与去年相比增长2倍之多。 儿童教育 -联邦政府将为加拿大儿童福利金(CCB)追加$1200元补助。 联邦的这项补助是给有资格领取CCB的6岁及以下儿童,如果家庭收入高,原本就没有资格领取CCB,也不会有这笔额外补助。另外,7岁及以上的儿童也不会有这笔补助。 如果你符合CCB的领取标准并且年薪少于12万,你会自动收到这笔钱,补贴将分四次,每次300元在2021年汇入你的账户。 -2021年1月,满13岁学生到12年级学生将有资格申请补助项目(Support for Learners)。 如果学生符合资格,则可获200元补助金,来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抵消教育开支。无论学生就读公校、私校,还是在家读书(homeschool),皆有资格申请。 驾驶新规 新的一年,还有很多加拿大司机们将非常关注的新规。 -加拿大警方在声明中公布:1月1日起,所有司机在被警官拦停后,都可能会被要求提供呼吸样本。不仅适用于检查站测醉驾,而是适用于任何在路边被拦停的情况,包含在打电话、超速、或任何形式的违章。 根据新法规,分心驾驶的司机将被吊销驾照,处以巨额罚款并扣分,罪行的严重程度随其之后的违规次数而增加。 -ICBC汽车保险:可节省400元 BC省府在去年2月份宣布将对公营的BC保险公司(ICBC)进行改革,希望能够减少诉讼费用,将省下的理赔金用于车祸伤者,并引入立法。 立法将于2021年5月1日开始,拟推出新的“增强型医疗保险”为主导的新保险体制,可以降低约20%的汽车保费,每位名司机年平均可节省400元。 物价涨跌 -BC电费略降 BC Hydro表示,居民将在2021年初获得一次性水电费退款,每个住户平均将获得4元,商业用户平均获得10元至600元。 经过BC公共事务委员会审理财务后,决定按照2019年收费结果及最新财务预测,再调低2020年电费百分之0.61,令2020年总共调低百分之1.62,措施追溯到2020年4月1日,因此民众将在2021年初获得一次性电费退款。 -天然气涨价 FortisBC表示,自1月1日起,大多数天然气用户2021年的账单将会出现“全面上涨”。 图片 该公司表示,低陆平原、菲沙河谷、内陆地区、惠斯勒、温哥华岛和库特尼地区(Kootenays)的住宅天然气用户,按照平均每月7.5千兆焦耳的用量计算,每月天然气账单将增加约8%,也就是差不多6加币左右。 FortisBC表示,费率的上涨是为了弥补能源存储、运输和交付成本的增加。 Revelstoke丙烷使用者的年度账单将减少约36%,大约可省350元。 -食品 与此同时,根据去年12月初发布的《加拿大2021年食品价格报告》显示,面包、肉类和蔬菜的价格上涨,预计将导致整体食品价格上涨3%至5%。 这就意味着,一个四口之家平均要花费13,907元用于买菜,比去年多支出695元,这是年度食品价格报告预估的最大涨幅。 -渡轮 此外,2021年,BC渡轮(BC Ferries)所有航线票价将平均增涨2.3%,直到2023年将保持同样的增幅。 -公车 大温运输联网(TransLink)则计划在7月将票价再提高2.3%。运联表示,增长幅度已低于原定计划,并且受疫情影响,取消了2020涨价的计划。 环保议题 -加拿大将于2021年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 将要禁用的一次性塑料产品包括:超市零售塑料袋、吸管、搅拌棒、六罐饮料固定环、塑料餐具、由难于回收的塑料所制的外卖盒。 加拿大的目标是2030年实现塑料零废弃。 电子烟 联邦政府已经要求可填充式电子烟必须在盒子上把成分列出来,并标注有害警告。 从2021年1月1日起,所有的电子烟部件都必须使用童锁一类的容器包装。 相信这些新规总有一条与你相关,赶忙收藏,并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吧。 新年快乐!
  • 3星期前

    励志:加拿大夫妇白手起家,17年买下10套房

    疫情下的2020,很多换房的加拿大家庭都是以小换大,卖掉市区的公寓,搬入郊外的宽阔独立屋。但安省的威廉姆斯(Williams)一家做法正好相反,他们离开郊区独立屋,搬进多伦多市区一套小公寓。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家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根据《多伦多生活》(Toronto Life)报道,威廉姆斯一家共有五口人,一对父母带着三个女儿。 两名家长都是工作稳定的专业人士。父亲迪恩·威廉姆斯(DeanWilliams)今年49岁,是宝马汽车公司的机械技工。母亲安德丽亚(AndreaPeart-Williams)也是49岁。她年轻时曾是教师,10多年前改行与朋友合伙创建地产投资公司KEAN Group。 他们家有3个女儿,分别是今年27岁的特尼希亚(Tenishia)、17岁的克里斯蒂安娜(Kristienne)和8岁的阿丽亚娜(Ariana)。其中27岁的大女儿是安德丽亚与前夫的孩子。 2003年,安德丽亚和迪恩结婚的时候,两人在多伦多西北郊的宾顿市(Brampton)买了一座3100平方英尺的独立屋,价格30.5万加元。独立屋共有五个卧室,其中两个卧室位于半地下室,是一套可出租的完整套间。 当时9岁的的大女儿也随着他们俩一起入住。接下来的17年里一家人在这座独立屋里安居乐业,逐渐发展成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 结婚3年后,迪恩和安德丽亚攒下了一笔钱。当时还是教师的安德丽亚当机立断买下第二套房,以租养贷。从那以后,夫妻俩买房的步子就停不下来了,14年来他们先后在宾顿、剑桥和伦敦等安省小城购买了9套房产,基本全部用来出租。加上宾顿的自住房,目前安德丽亚和迪恩名下共有10套房产,总价950万加元,每月租金收入$3.5万。 2017年,安德丽亚和迪恩不再满足于多伦多周边市场,正式进军多伦多市区。他们多伦多靠近安大略湖的地带买下两套公寓楼花。一套是自由村(LibertyVillage)的两房两卫公寓,价格66.2万加元。另一套是位于斯旺西(Swansea)的一卧小公寓,价格$51.5万。 按照开发商的规划,自由村公寓会在2020年4月完工,安德丽亚和迪恩计划收房后立即将它租出去。斯旺西公寓预计2021年底前完工。迪恩说,他们打算将这套小公寓作为夫妻俩的第二套房,过几年等二女儿和三女儿都上大学以后,他们可以搬到那里退休。迪恩在多伦多东边的士嘉堡长大,至今他的父母和其他亲戚仍在那里居住。迪恩说,搬到多伦多公寓以后,他们可以离家人更近。 然而新冠改变了一切。因为疫情,他们自由村公寓的建设被推迟了,竣工时间延至2020年秋季。斯旺西公寓的开盘时间也被推迟到2022年。与此同时,一直与父母在宾顿独立屋同住的大女儿特尼西亚决定搬出去,父母将她安排到他们在宾顿市一处投资房的地下室。 2020年5月,27岁的大女儿正式离开父母。威廉斯家的其他4口人开始商量着搬到自由村的公寓。 这个打算,不仅是因为家里常住人口变少了,而且其他多种原因。比如,迪恩希望能靠近父母住处,因为长辈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其次,他家的二女儿和三女儿都希望住到市区,以靠近多伦多的影视机构。两个女孩虽然只有8岁和17岁,但这几年都已进军娱乐圈,接了不少模特和表演工作,三女儿阿丽亚娜还在Netflix奇幻剧《影子猎人》(Shadowhunters)中多次出镜。 自由村的新公寓面积很小,711平方英尺(约66平米),只有他们宾顿独立屋面积的22%。另外,公寓只有两个卧室,一家四口挤进去有难度。但安德丽亚和迪安说,他们可以将书房(den)改成第三间卧室给小女儿住。这样的话,二女儿和三女儿会像以前一样拥有各自独立的卧室。 忽然由大house搬入小condo,安德丽亚和迪恩并不觉得不适。夫妻俩说,其实他们早就打算downsize了,新冠和楼花竣工时间的改变只是让他们的规划提前实现。至于搬家对孩子们的影响,刚开始时二女儿对高中最后一年转学感到忐忑不安,但由于今年剩下的时间全上网课,转校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艰难。 此外,因搬家能交到新朋友且有更多的时间与爷爷奶奶相处,两个女孩对搬家这件事其实兴奋多于担忧。 住公寓意味着与其他居民共用电梯和大厅,这在疫期并不是好事。但安德里亚和迪恩说,宾顿的疫情其实颇为严重,但他们都幸存下了来。他们甚至认为,离开宾顿搬到多伦多,实际上可能是一种改善。他们一直认真防疫,经常洗手,每次外出都戴口罩。 9月8日,也就是自由村公寓竣工仅仅一周之后,安德丽亚和迪恩终于搬进了新家。在这之前,他们将宾顿的五卧独立屋挂牌出租,月租金3000加元,立刻就有一个当地家庭出手,将独立屋租下。 以大换小的决策不仅意味着住房面积的缩小,也意味着家具规模的缩小。安德丽亚和迪恩以前的家具和大床,对新公寓来说都太大了,夫妻俩就将大部分家具都留在独立屋的储物间,只带了衣服和其他必需品入住新公寓。他们提前订购了适合小户型的轻盈家具,但因疫情对物流的延误,搬家时他们只收到了床垫,其他家具仍需等待。 所以在家工作的安德丽亚,只能将卧室一角变成临时办公室。办公桌是她在脸书二手交易市场(Facebook Marketplace)找到的二手货,价格便宜而且面积足够小。 与此同时,安德丽亚从旧家的储物间里拿来一张折叠桌充当新公寓的临时餐桌,一张旧床垫则被用作客厅里的临时沙发。 居住空间忽然变小,也给这家人带来了新的挑战。二女儿和三女儿比以前更容易吵架了,家庭成员在走廊里相遇经常要侧身挤过去。 二女儿虽然有自己的独立卧室,但面积比以前小了不少,只好采用学校宿舍常见的高低床,上床下桌,最大效率地使用空间。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一家四口相处的时间比以前多了许多。此外,新家距离商店、公园和海滨都非常近,步行可达,孩子们非常高兴。以前在宾顿独立屋的时候,他们每次去超市和海边都要开车。 疫期出门旅行受到政府限制,但这个家庭已经兴致勃勃地规划了疫情结束后的市内旅行,比如参观安大略广场和多伦多CN塔。 威廉姆斯一家的换房故事在英文媒体发布后获得很大反响,迄今已是《多伦多生活》2020年点击率最高的地产类文章。 威廉姆斯一家选择逆流而动,原因首先是需求的改变。家里常住人口由5人变为4人,以前的房子开始显大。同时,青春期的孩子希望到热闹的大城市闯荡,变老的长辈也希望晚辈经常探访。这些需求,远郊独立屋不能满足。所以这家人的换房其实与疫情关系不大,是自家情况变化的结果,只是碰巧发生在疫期。 有些民众无法理解这家人的折腾:大房子住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挤进闹市的小公寓?为了省钱和赚钱,这家人未免太偏执。明明是家产千万的“富豪”,8岁的幺女换到别家大概会享受公主待遇的,到了这家却要被迫挤进一个连衣柜都没有的小屋,还要因地盘冲突与姐姐吵架。另外,27岁的大女儿一直住在父母家,不怕被同学闺蜜嘲笑为“回旋镖孩子(boomerang kid)”吗? 回旋镖也叫“飞去来器”,是一种扔出去以后能自动返回原处的器物。在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北美文化中,孩子曼18岁应搬出父母住宅,开始独立生活。离家多年又搬回父母家借住的成年人被嘲为“回旋镖孩子”,类似中文里的“啃老族”。(不过近年来随着各大房价与工资水平的脱节,“回旋镖一代”开始得到社会的同情,嘲讽的意味也逐渐淡化。) 对于安德丽亚的大女儿来说,与父母同住至少有一个好处:省钱。多伦多租房9年保守估计也要$20万,为未来目标忍受当下的闲言碎语,算是一种理性选择。 这大概也是威廉姆斯一家的共同特征:愿意吃苦,为了长期目标而延迟满足。认真倾听自己的需求,外界的声响一概不理。正因为这些特质,一对普通夫妇才能在短短10几年中从一无所有的打工租变成坐拥10套房产的投资人,逐步实现梦寐以求的财务自由。
  • 1个月前

    2021年这些消费仍要涨 BC疫苗接种这些人竟插队

      1. 食品到住房都涨价?2021年要多花这些钱 毫无疑问,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专家表示,2021年加拿大许多消费领域还有可能继续涨价,而国民对“非必要消费”的需求可能会在明年底恢复。加拿大皇家银行(RBC)高级经济学家Nathan Janzen指出:“ 疫情的冲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加拿大人的消费方式和能力。而且对不同的收入阶层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杂货到房价,2021年我们会在哪些方面花更多的钱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杂货全面涨价 据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食品杂货的成本上涨约2.5%,而这一上涨趋势预计将持续到新的一年。 据RBC统计,2021年食品价格将上涨2%至2.5%;而加拿大食品价格报告则显示上涨3-5%;肉类和蔬菜的价格预计将上涨4.5%至6.5%,而水果的价格预计将上涨2-4%。 据预测,与2020年相比,2021年加拿大四口之家可能会在食品支出方面再增加$695。 同时,《达尔豪斯报》(Dalhousie)的报告称,石油价格暴跌和加元疲软推高了2020年进口商品的价格,这种情况在2021年还将继续。 这意味着,2021年加拿大包括食品在内的杂货、进口商品以及农产品都会持续涨价。 零售商转嫁额外成本给消费者 对于许多提供零售商品和服务的商家而言,加强清洁、提供员工防护装备以及安装玻璃防护罩等与疫情相关的成本,可能都会保留并转嫁给消费者。 据HRC零售咨询公司总裁Farla Efros预计,主要零售行业的商品价格将上涨5%至10%。她还指出,在某种程度上,疫情也暴露了规范清洁和卫生规程的必要性。 汽油价格维持在低水平 2020年对于石油来说是“疯狂”的一年,防疫限制和经济滑坡导致石油需求骤减,美国原油价格在4月有史以来首次跌至负数。 分析称,尽管汽油价格已经摆脱2020年跌至的十多年来的最低点,但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加拿大境内的感染病例仍在持续出现,而且许多公司将继续让员工留在家里办公。 Janzen表示,到2021年夏季,石油价格会略有升高,但仍然低于一年前的水平。 房贷利率持续走低 对于选择浮动利率的业主来说,2020年的按揭利息已经降低。预计2021年这个情况将持续,特别对于在低利率时期续约房贷的借款人来说。 据加拿大中央银行预测,直到2023年,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将保持在0.25%,借款成本将在2021保持在较低水平。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基于央行隔夜拆借利率的浮动利率将在2021年继续保持在极低的水平上,固定利率在2021年预计会有所上调,不过也将保持在2.5%以下。 房市:价格大涨?遭受打击? 虽然房价的走向取决于很多因素,但考虑到低利率环境和高需求/低供给的住房市场,人们普遍预计,加拿大房价会在2021年有所上涨。 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REA)预测,2021年全国平均房价将上涨9%以上,达到620,400加元;房地产公司RE / MAX则预计房价将增长4%至6%,而Royal LePage则预计将增长5.5%。 另外,随着更多的加拿大人无限期地在家工作,一些专家还预测,对更大房屋空间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尤其是远离市中心的区域。 Ratehub.ca预测,市中心的公寓价格将在2021上半年下降,而在下半年稳定下来。“当学生返回校园,边境为新移民重新开放时,公寓的需求将重新提高。” 旅游前景迷茫 2021年底激增 航空报告公司(ARC)表示,虽然国际航班的价格在今年早些时候曾飙升,但最近几个月来,机票平均价格下降了35%甚至更多。该公司表示,尽管机票价格已经接近历史低点,但仍会沿正常的季节性价格曲线波动。 Janzen说,现在断定旅行消费支出在何时能回升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还为时过早,但预计到2021年底,旅行和酒店服务的需求可能会激增。 “一切都取决于疫苗接种的进度,以及疫情后的正常生活将恢复到何种程度。 2. BC疫苗接种曝“黑幕”:这些人明目竟张胆插队 在疫苗接种开展仅两周后,BC省护士联盟(Nurses' Union)就公开揭露了“黑幕”,批评疫苗接种过程中有人公然“插队”。护士联盟总裁Christine Sorensen指出,一些人似乎无视政府发布的“优先接种疫苗”的文件,正在获得“插队”的待遇。她指责一些管理人员就在一线医护人员面前“插队”进行免疫接种。她气愤地指出,无理由的延误和官僚主义阻碍了保护一线护士的努力。 Sorensen收到了一份BC省卫生区提供的优先接种疫苗人群的文件,其中包括临床药剂师和普通医生,但显然他们并不包括在政府之前公告的需要优先接种的人群之内。 她说:“我知道有些确实在插队,包括那些不在COVID部门工作或不在高风险患者的护理点工作的人 。是的,正是行政人员。” 同时,Sorensen还批评称,北部卫生区在12月24日至27日期间停止疫苗接种是毫无理由的。她认为,医生和护士们都有能力注射疫苗,不应该轻易停止疫苗接种。 同样,安省也在圣诞节假日期间中断了疫苗接种,此举引起广泛批评。 负责疫苗分发工作的退休将军Rick Hillier在接受CTV采访时承认,在假期期间暂停接种疫苗是错误的决定。他称,原本是为了让一线工作人员休息一下,但在此紧要关头,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 Hillier说:“在这个事情上显然我们做错了。我对此负责,我们接受批评,应该被打板子。”他表示,今天全面恢复疫苗接种,日后他们不再休息,将抓紧时间工作,把这些天的缺口填补上去。 根据安省政府网站最近更新的数据显示,今日安省新增确诊感染2553例,创下疫情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而反观安省疫苗接种情况则并不乐观,自12月中旬开始接种疫苗以来,安省共计接种约13,200剂,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 3.《邮报》评论特鲁多2021年三大关键 第一是中国 加拿大主流媒体《环球邮报》近日发表Campbell Clark的评论文章,称特鲁多政府2021年面临三大关键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共产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文章指出,新冠疫情将因为疫苗而得到控制,对于加拿大和全球的领导人来说,2021年很可能面临摆脱衰退的紧迫任务。但是我们还将面临其他决定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未来十年塑造加拿大和全球,在2021年将无法完全避免。 Clark列出的三个关键问题中,第一就是中国。文章称,加拿大人不必展望未来,就可以看到崛起的共产中国可能会带来什么。出于对华为高管孟晚舟受到美国的指控而被捕的明显报复,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和斯帕沃尔在中国被判入狱已经两年多。再看澳大利亚,中国阻止了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他称,北京很生气,中国驻堪培拉大使馆发出了一份14项要求澳大利亚人遵守的清单,包括撤销华为5G电话网络设备的禁令。 当欧盟采取更强硬的政策宣布中国为“系统竞争对手”(systemic rival)时,包括希腊在内的一些具有经济联系的欧盟成员国努力阻止封锁,希腊的主要港口比雷埃夫斯(Piraeus)由中国国有巨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所拥有。 Clark的文章称,共产中国利用对小国的影响来恐吓、分裂和统治。这需要言辞之外的回应。拜登提出了一个共同阵线。他认为,美国可能是唯一可以领导这种努力并使其他国家加入的国家。 Clark指出,这样的阵线不能完全依靠美国人,当中国将贸易作为政治武器或劫持外国人质时,要求更多的小国作出回应,即使这意味着北京可能会试图针对这些小国进行惩罚以破这种联盟。 文章中还提到特鲁多政府无法回避,并在2021年以及今后可能影响到加拿大以及全球未来十年的两个关键问题:经济向互联网的转移以及全球经济的脱碳努力。文章指出,现在的全球经济越来越明显地基于无形资产,不必通过海关运输。上月,加拿大财长方慧兰表示加拿大将于7月开始对外国数字服务征收消费税。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在数字经济中,各国越来越担心无法向这些从低税率国家服务的公司的利润征税。在由37个国家组成的经合组织(OECD)针对如何分配对国际数字巨头的税收管辖权的谈判已陷入僵局。目前尚不清楚美国新政府会如何回应。 但是显然有两种力量在冲突。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担心企业逃避税收管辖。但是,如果每个国家在没有国际协议的情况下自行征税,这些税款可以用作贸易保护主义障碍,并成为贸易战的助推器。 在加拿大,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征收碳税。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开始考虑向那些没有努力为经济脱碳的国家收取费用欧盟已经在研究调整关税的提案,对以大量碳制成的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以防止自己的公司失去竞争力。 美国国会提出了一些边境税调整提案。一个分裂的美国国会不太可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迅速采取行动,但是人们可以看到提案的政治吸引力:将脱碳成本从本国公司转移到外国公司。 边境税调整非常复杂,比如无法准确地计算出例如特定汽车中的碳含量。欧盟可能更希望在同一碳俱乐部中有更多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并且仅对该俱乐部以外的国家征收关税。一个更大的问题是,边境税调整如何不违反WTO的规定。新关税将被视为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其他国家的贸易报复,但是一旦各国开始将脱碳视为当务之急,可能会将碳俱乐部置于WTO的规则之前。 4.新冠病毒把这些人的钱袋子毁得一塌糊涂 新冠病毒大流行给加拿大带来严重伤害,1.5万人在大流行中失去生命,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大流行同样危害了加拿大的经济,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在2020年期间失业,年轻人首当其冲,他们的财务状况变得捉襟见肘。 根据益普索(Ipsos)的一项新民意调查显示,年轻人口承担负担了大流行带来的失业冲击。益普索首席执行官Darrell Bricker表示:2020年9%的加拿大人报告失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能是年轻人。 数据显示,年龄在18至34岁之间的加拿大人中有17%表示他们失业了。对于35-54岁的人,这一数字下降到10%;对于55岁以上的人,这一数字下降到3%。同时民意调查发现年轻的加拿大人找到新工作的比率也在上升。18至34岁的人中大约有17%表示找到新工作,而35至54岁的人中只有8%,而55岁以上的人中只有2%。 加拿大统计局的劳动力市场调查显示,5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13.7%,但此后一直稳步下降。1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的失业率为8.5%。除了一些加拿大人在2020年失业以外,寻求就业培训的加拿大人也有所减少。只有5%的加拿大人接受了重新就业或接受进一步培训的培训,较之前的调查减少了百分之三。这意味着到2021年,越来越少的加拿大人会为升职或新的机会充实自己。 尽管加拿大人失业率上升,而学习或技能培训的人数下降,但加拿大人的财务稳定性实际上比过去更加乐观。虽然55岁以上的加拿大人中有33%表示他们没有任何阻碍财务稳定的障碍,但35至54岁的人中只有18%、18至34岁的人中有16%表示有相同看法。除此之外,只有10%的年收入低于40,000元的家庭表示他们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问题。 5.ICBC因疫情节省超9亿保费 自由党呼吁退还司机 据保险对比平台估计,因疫情爆发,人们减少驾车外出,导致车祸下降,卑诗保险公司(ICBC)今年节省了超过9亿元保费。卑诗自由党希望执政的新民主党省府,能确保将节省下来的部分保费退还给司机。 根据网上保险对比平台HelloSafe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卑诗司机因为省府实施各种防疫限制的缘故,在本年的驾车量有明显的下降,交通事故较去年下降了27.9%,与汽车有关的保险索偿也相对下降了34%。本省汽车保险的提供机构,特别是ICBC,估计也因此节省了超过超过9.13亿元的索偿支出,大温地区占了当中的4.99亿元。 卑诗自由党指,卑诗保险公司承包了本省大部分汽车保险,因此要求执政新民主党政府,让该公司将部分节省下来的保费退还给司机。  
  • 1个月前

    原本30万的房子一夜飙升500万!因为一个“喷嚏”?!

      在英国布里斯托,有一位名叫 Aileen Makin 的房主,准备把自家的一套别墅卖了。   根据当地市场的房价估算,房主最终决定以 30 万镑的价格出售。   很快,房产就顺利找到了买家,开始走流程,眼看着还有一周就到了交换合同的时候了,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 房主突然宣布,这房子不卖了! 至于原因,竟然是现在这套房如今的估价达到了 300-500 万镑!   为啥突然涨了这么多?   原来,是因为这套房子的外墙上,突然出现了一副著名街头涂鸦艺术家班克斯(Banksy)的画作。   看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感到纳闷,为啥早不知道呢? 这还要从这位神秘的艺术家说起 班克斯相当神秘,至今无人知道这位艺术家的真实身份,甚至连性别也不清楚,为了方便后文的叙述,我还是用他来代称。 他从不露面于公众场合,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走街串巷,在深夜涂鸦创作,也不妨碍他出书、办展览 他的作品,往往针砭时弊,每一幅画作都能触及人的心灵。 就连布拉德 皮特这样的好莱坞巨星,也为了竞拍到他的作品,出价百万美元。 外界对于他的了解,仅限于他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布里斯托。 据说 ,从 90 年代开始,他成为了一名街头涂鸦的爱好者。那时候他受到了不少当地艺术家的启发,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他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流派,引人注目的同时,不失幽默感。 他的涂鸦传达的,都是反战等积极的主题,常用的图案包括老鼠、猿人、警察、士兵、小孩和老人。 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他于 2002 年在洛杉矶举办了首个个人展览。次年又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展览。 2004 年,他做了一堆恶搞的钞票。女王的脸被换成了戴安娜王妃,上面的字也从 Bank of England 改成了 Banksy of England。 这张假钞,于 2019 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2010 年,他执导的电影 画廊外的天赋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获得金像奖提名。通过这部影片,世人对他的了解增多了。而在影片中,他依然不露面,声音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   此后的很多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落在这位才华横溢的神秘艺术家身上。疫情期间,他也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   今年 4 月第一次封国期间,他创作了有 9 只老鼠的画作,并配文 我在家工作的时候我老婆很讨厌它。   为了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他创作了 Game Changer。画作中,一名医护工作者成为了孩子们的超级英雄。     与很多艺术家大张旗鼓的创作不同,他经常悄悄地在街上的墙面上创作,然后在社交媒体上认证那是自己的作品。   而在不久前的 12 月 10 号,一副作品突然出现在 Aileen 家旁边的墙面上。随后,班克斯认证了那是确实是自己的作品 Aachoo,这才让那套房子的价格飙升。 此后,很多人慕名而来,与这幅画作合影。     仔细看这幅作品,是一位老人打了喷嚏,连假牙都喷出来了。   为了好好保护艺术家的大作,这家人还放上了有机玻璃。   房主 Aileen 的儿子 Nick Makin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表示: 我们都在尽力观察这幅画作,以希望能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我们还与安保公司探讨了如何保护这幅作品的安全。   班克斯之所以选择在这条街上创作,也绝非偶然。Vale Street 这条街被认为是英格兰最陡的街道,这里有很多匿名街头艺术家。     虽说从 30 万镑到三五百万镑,这个房价的上涨可不是一点半点。但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他的作品经常在各大拍卖会上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去年,威尔士小镇 Port Talbot 的一个不起眼的车库上,班克斯的艺术作品,以六位数的价格卖给了一位经销商。 切尔滕纳姆(Cheltenham)的一处房产,因班克斯的作品而卖出了高价,一年后,那一条街上的房子都跟着涨了价 好吧,靠着艺术大师的街头作品房价涨了十几倍!真是羡慕!  
  • 1个月前

    加拿大2021年房屋贷款利率预测出炉!房价还会持续上涨?!

    话说,今年由于疫情大流行,加拿大的房屋贷款利率屡创新低。很多人都想趁机赶紧把房子买了,这么好的买房机会怎能不心动? 可惜,疫情同样也让经济受损,保住工作都很困难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买房子呢。。。 不少人只能寄期望于明年,那么,2021年加拿大房屋贷款利率是个什么走向呢?和主页獭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加拿大房贷资讯网站Ratehub创始人,James Laird 提出了几方面的预测 1.央行未来一年将保持超低利率,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太大,等到经济完全恢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Larid认为在新冠疫情结束,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之前,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将保持不变。 2.房价(除公寓外)将上涨4%至7%,独立屋在2021年主要城市中心地区的增长将最为强劲。 Larid预测房屋除市区公寓外其余有望涨4%-7% 3.市中心的公寓价格将在2021年上半年下降,由于疫情,学生们都在家学习,移民、留学生也都逐渐减少,对房屋的需求同样开始减少。2021年上半年市中心公寓价格将呈下降趋势。 4.固定利率将在2021年底提高,Laird预测加拿大预期债券收益率,将会伴随着疫苗的推广上升,这将导致抵押贷款的提供者适度提高固定利率,尤其是在2021年底。 以上就是Laird对2021年加拿大房屋贷款利率所有的预测啦。 总体看起来明年想买房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大家准备明年买房吗? 如果准备买房有贷款需求的可联系:名家金融King Lending Capital 名家金融King Lending Capital,新年无敌重磅贷款现金回馈计划!各大小银行现金回赠高达$15,000!! 我们帮您比较各个大小银行的利率,拿到您心仪利率的同时又有现金红包返还,还等什么呢? 我们不收取Brokerage Fee!不要犹豫!!! 赶快联系我们拿取现金吧! 电话:647-964-1036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详情:http://forum.yorkbbs.ca/mortgage/4342146.aspx
  • 1个月前

    坑了!加拿大女子4年买同一种药,不同药房价钱差$1000多刀...

    近日,安省发生这样一件事让所有人都要注意,不同药房,同样一款药价格相差三分之一。 据CTV报道,来自安省Brighten的一名癌症患者Pam Pherrill近日表示震惊(shocked),自己多年以来一直服用一种药物,但是当她最近换药时,她惊讶地发现同样的药物竟便宜1000多元! Pherrill说:“在我过去四年一直买药的药店里,这种药比其实际价格整整贵了20加元”。 Pherrill表示以后也要一直服用这种常规来曲唑(Letrozole)药物,而作为一名乳腺癌幸存者,她在康复的道路上一直都表现很好。 她说:“来曲唑会阻止癌症进一步扩散并进入到骨骼当中”。 Rexall药房30天的药物供应价格为79.69加元,而Pharmasave药房同样剂量的药物价格为58.03加元,整整相差21.66加元,幅度37%。 Pherrill知道不同药店的配药费用不同,但她认为药物的实际价格应该是相同的。她说:“我突然醒悟!因为细想后我才发现,我仅仅在药物上就多花了1057加元,而我并没有药物保险”。 随后,CTV与Rexall药房联系,其发言人表示:“Rexall会定期审查药物价格,以确保为客户和患者提供最具竞争力的服务,作为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价格有时高于或低于其他零售药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了解到我们的价格高于当地的另一家药房,并且我们正在对其进行审查,以继续为我们的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据悉,数以百万计的加拿大人每天都在服用处方药,而对于那些没有药物保险的人来说这些费用确实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Pherrilll建议要买处方药的人去货比三家。 Pherrill说:“当你拿到一份处方,而你知道你将在余生或者可预见的未来都要服用的时候,你可以打电话四处咨询,因为你绝对会对价格差异感到震惊!” 她强调说,同一连锁店的药价甚至不同,所以检查一下是个好主意。如果你服用的是一种品牌药物,并且你的医生同意了,你也可以询问是否有更便宜的非专利药来节省费用。 患上癌症本来已经很不幸,吃药还被坑掉1000多刀.....
  • 1个月前

    高房价+高税率 华人家庭纷纷搬离硅谷

    不少硅谷科技业日前都宣布将把总部迁离硅谷、搬往德州,图为德州的样貌。(梁宇基提供) 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下,不少硅谷科技公司日前宣布将把总部迁离硅谷、搬往德州。不只科技业龙头有此打算,就连一般华人工程师也开始组团往外搬迁,主要原因是硅谷的高房价、高物价、高生活压力以及城市治理不善,都让他们想出走。 除了特斯拉外,日前惠普企业(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甲骨文(Oracle)等科技公司都高调宣布出走硅谷,这让不少华裔家庭也开始想跟进。拥有德州大学博士学位的台裔科技业工程师梁宇基说,自从毕业后就来湾区工作,已经快要十年,这十年来湾区变化极大,房价翻了一倍,物价也飙涨许多,虽然自己已买房了,但如果真的想要换屋仍有极大的资金压力,因为想换屋的地点的房价飙涨幅度,比自己的房子涨幅还要高。 他表示,自从今年疫情发生以来,科技公司要求员工在家工作,也让他与不少身边朋友开始反省在湾区这几年来的生活,感觉"一日不如一日"。尤其疫情这一年来日渐严重,加州政府治理无能,却以各种名目增加纳税人税负担,公立学校经营混乱、游民持续增加、治安窃盗严重、轻罪不罚致犯罪加剧等,都让他与朋友们感到非常不满,2020年有如生活在第三世界中。 梁宇基说,许多科技公司搬到德州,因他曾在德州生活过五、六年,因此决定跟随科技公司的脚步,目前正逐步清理湾区的资产,并一步步开始实现回到德州的梦想。 在科技业担任财会人员的黄璟为在湾区生活了十年后,也决定搬走。黄璟为说,他已正式应征俄勒冈一家财会公司,预计2021年初就会到新公司报到,而湾区的房子也将直接出租出去,等更好的时机卖掉。 黄璟为说,身为会计人员,他更能体会在湾区生活的辛苦,他的薪水无法与工程师相比,但却得与科技业的高薪人士竞争高房价,高物价、高税率也压得他喘不过气,俄勒冈全州免消费税,再加上房价低、学区好,生活压力只有湾区的一半,但薪水却与湾区一样,相较之下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台裔科技业工程师朱学仁,最近也正在探讨德州奥斯汀的工作机会。他表示,虽然德州的薪水约是湾区的八折价,但德州少了州所得税,且房价仅湾区一半,学区也都是极好的学区,换算下来生活品质将比湾区好一倍。
  • 1个月前

    澳洲豪宅里的中国富豪 明星只是普通朋友

    澳洲豪宅里的中国富豪 2015 年,在刘强东豪宅里发生了一起性侵案,受害者是一名澳洲女模,当天晚上她受邀参加在刘强东豪宅里举办的 party,结果被派对上的一些男人疯狂灌酒,随后一个叫徐龙伟的中国房地产商,将酒醉的她带到房间实行了性侵。 尽管刘强东方面曾试图以 " 可能让他的婚姻和生意受损害 " 为由,阻止澳洲法院公布他的名字,但没能成功。这件丑闻,也让这位中国互联网大佬的澳洲奢华生活暴露在了大众视野之中。 这栋位于悉尼富人区沃克吕兹的海滨豪宅,是刘强东和章泽天结婚前以 1620 万澳元买下的,产权在章泽天名下。2018 年刘强东在美国遭遇 " 明尼苏达事件 " 后,章泽天也开始将这栋豪宅挂在网上出售,最终在 2019 年以 1350 万澳元的价格亏本售出。 刘强东和章泽天的豪宅,只是华人在澳洲奢华生活的冰山一角。 中国人一共在澳洲买了多少房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整个澳洲最豪华的房子,有一半住着的是中国富豪。 澳洲的豪宅记录,这些年来几乎全是被中国人刷新着。 2013 年,中国房产开发商王志军花 5200 澳万元买下悉尼海景豪宅,成为首位刷新悉尼豪宅记录的中国人。在此之后,这栋豪宅几经易手,不过也全部是在中国买家手中 " 内循环 " 几年后以 6000 万澳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来自汕头的印刷业巨头黄氏家族,去年,这栋别墅又被卖给中国商人周泽荣,成交价 7000 万澳元,创下澳洲最贵别墅的记录。 2015 年底,中国 Yonghui 连锁超市巨头的负责人张轩松砸下 3600 万澳元购买了澳洲豪宅; 2016 年,中国食品生产商孙少锋,花了 2000 万澳元买下悉尼一栋豪宅,和章泽天的豪宅是同一个社区; 2016 年,一个来自中国的 27 岁男子,花了 5200 万澳元,买下了悉尼海景豪宅; 2020 年,一对中国年轻夫妇花 2300 万澳元买下一栋豪宅,刚到手就准备将豪宅拆除重建,因为他们对陈旧的装修感到不满意,他们在澳洲还有另一套价值 1000 万澳元的顶层公寓 …… 小费 10 万,美女环绕, 明星只是普通朋友 在被曝光出来的中国富豪里面,最为夸张的,是一位叫做郭奎章的中国商人。在中国众多的富豪当中,郭奎章的财力不算顶级的,他的出名,与两套豪宅有关。 一套是位于深圳,现在已经被拆除的 " 海上皇宫 "。 在深圳南澳东山湾的水面上,郭奎章花了数亿元建起了一座数千平米、漂浮的 " 海上皇宫 "。2003 年建好,2005 年就被有关部门认定是 " 违建 ",但好多年来都屹立不倒。 2010 年 5 月的时候决定开始拆除,但是 " 海上皇宫 " 很快就获得了龙岗区农林渔业局颁发的养殖登记证和休闲垂钓证,使得拆除半途而废。但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影响很大,终于在 2011 年 4 月 8 日,这座 " 海上皇宫 " 才被彻底拆除。 对于自己的 " 海上皇宫 " 被拆除,郭奎章也曾抱怨说:" 我当时第一时间交了罚款。如果确定是不合法的,开始修建时就会被阻止,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不合法,也没有规定其合法。" 深圳的豪宅被拆除后,郭奎章只好转战澳洲来继续自己的豪宅生活。 2014 年,郭奎章花了 1145 万澳元,买下了悉尼富人区的一幢占地面积 3569 平方米豪宅。豪宅配备花园、游泳池、大草坪 …… 为了庆祝自己的 " 新屋落成 ",郭奎章邀请了徐峥、赵薇这些明星前来自己的豪宅做客,照片传出,澳洲的媒体惊诧地说道:" 赵薇是世界顶级巨星、演员,在社交平台上的粉丝高达 6000 万!比 Beyonce、安吉丽娜朱莉、珍妮佛安妮斯顿、Lady Gaga、Miley Cyrus 的粉丝全部加起来还多 "。 对于澳洲媒体的大惊大怪,郭奎章一笑置之,他说:" 这些媒体就喜欢夸大,不过是一些普通朋友 "。 和赵薇、徐峥这些明星都是普通朋友的郭奎章,自比 " 天涯逍遥客,淡泊自守 "。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年时光:" 读书,会友,看地球 ",并先后在日本与大师合奏《青玄曲》,闭关十天后滴米未进减肥 7 公斤后在中国香港逛街,在美国开飞机,在法国当和尚,在武当山与大师过招,在澳洲做山顶洞人等。 除了明星,郭奎章还经常在自己的豪宅里举办 party,招待世界各地的朋友,其中也不乏名流富豪,聚会上纸醉金迷,美女环绕。 一位专门帮富豪们组织高级派对的活动策划师 Karim Gharbi,亲眼见到了中国富豪在聚会上出手的阔绰。为了对前后忙碌的侍者们表示感谢,一位富豪从包里掏出一大叠现金,据 Karim Gharb 估算,一次性给出的小费超过了 3 万澳元(约为 14.5 万人民币)。 Karim Gharbi 还曾经组织了郭奎章的悉尼生日派对,来参加宴会的嘉宾都是乘坐私人飞机从中国飞来。在 Karim Gharbi 眼里,郭奎章是一 " 中国的盖茨比 "," 他只是喜欢花钱,花多少都不算多,他喜欢穿着长袍,用他也不知道怎么玩的乐器供摄影师拍照,并谈论他的前世佛缘。" 郭奎章确实不怎么在乎花钱,也不怎么在乎赚钱,他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处跟青年人演讲,讲人生的意义不是在赚钱,幸福并不是因为有钱,而是 " 去不同的国家,认识不同的人,把人生过得精彩 "。不知道台下的年轻人听了之后作何感想,反正屏幕外的我是一脸疑惑:这样精彩的人生,没有钱要怎么来? 在中国 7000 万名高收入者中, 有 1000 万人愿意移民来澳 澳洲的一家咨询机构曾经做过一项名为 " 中国投资与澳洲房地产 " 的调查报告(The Magic Dragon: Chinese Investment & Oz Housing),报告称:若条件允许,在中国 7000 万名高收入者中,将有多达 1000 万人愿意移民来澳。 2019 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不过 197 万,这 7000 万高收入者,应该是包括了新兴的中产阶级。 这么多中国高收入者愿意移民澳洲,仔细想想也不会奇怪。 自从中国人重新拥有了迁徙自由,几十年来,澳洲一直都是中国人移民的人们目的地,澳洲移民项目每年申请者最多的地区就是来自中国。 而富豪们在澳洲买房置业也更好理解。 就拿郭奎章为例,你看他花了 1145 万澳元买房子似乎很多,但他的豪宅有 3000 多个平方,折算下来,一平方不过 1 万多人民币,这相当于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而郭奎章的豪宅在悉尼的富人区。 而且澳洲豪宅也是一种资产的转移手段。 往往一栋豪宅在好几名中国富豪的手中 " 内循环 ",国内的钱拿出来买了房,然后在澳洲转手套了现,就变成了能够说得清的自由资产。 所以中国富豪们在买澳洲房子的时候,往往非常爽快,有的豪宅更是通过网络交易,只看了一下视频和照片就拍板,让澳洲人瞠目结舌,大涨中国人的 " 威风 "。这种对澳洲房产的追求热度,常年不停,甚至连今年的疫情都无法影响。 据澳洲房地产公司 Black Diamondz 的创办人 Monika Tu 就说,从今年 3 月起,她已经卖出了 8500 万澳元的高档房地产,其中大约一半是卖给疫情爆发留在澳洲的中国人士。 澳洲,早已经是中国富豪们肆意挥洒金钱的乐园,在这块没什么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可以更方便享受成功带给他们的人生乐趣。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 1个月前

    豪宅里的中国富豪:美女环绕 明星只是普通朋友

    澳洲豪宅里的中国富豪 2015 年,在刘强东豪宅里发生了一起性侵案,受害者是一名澳洲女模,当天晚上她受邀参加在刘强东豪宅里举办的 party,结果被派对上的一些男人疯狂灌酒,随后一个叫徐龙伟的中国房地产商,将酒醉的她带到房间实行了性侵。 尽管刘强东方面曾试图以 " 可能让他的婚姻和生意受损害 " 为由,阻止澳洲法院公布他的名字,但没能成功。这件丑闻,也让这位中国互联网大佬的澳洲奢华生活暴露在了大众视野之中。 这栋位于悉尼富人区沃克吕兹的海滨豪宅,是刘强东和章泽天结婚前以 1620 万澳元买下的,产权在章泽天名下。2018 年刘强东在美国遭遇 " 明尼苏达事件 " 后,章泽天也开始将这栋豪宅挂在网上出售,最终在 2019 年以 1350 万澳元的价格亏本售出。 刘强东和章泽天的豪宅,只是华人在澳洲奢华生活的冰山一角。 中国人一共在澳洲买了多少房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整个澳洲最豪华的房子,有一半住着的是中国富豪。 澳洲的豪宅记录,这些年来几乎全是被中国人刷新着。 2013 年,中国房产开发商王志军花 5200 澳万元买下悉尼海景豪宅,成为首位刷新悉尼豪宅记录的中国人。在此之后,这栋豪宅几经易手,不过也全部是在中国买家手中 " 内循环 " 几年后以 6000 万澳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来自汕头的印刷业巨头黄氏家族,去年,这栋别墅又被卖给中国商人周泽荣,成交价 7000 万澳元,创下澳洲最贵别墅的记录。 2015 年底,中国 Yonghui 连锁超市巨头的负责人张轩松砸下 3600 万澳元购买了澳洲豪宅; 2016 年,中国食品生产商孙少锋,花了 2000 万澳元买下悉尼一栋豪宅,和章泽天的豪宅是同一个社区; 2016 年,一个来自中国的 27 岁男子,花了 5200 万澳元,买下了悉尼海景豪宅; 2020 年,一对中国年轻夫妇花 2300 万澳元买下一栋豪宅,刚到手就准备将豪宅拆除重建,因为他们对陈旧的装修感到不满意,他们在澳洲还有另一套价值 1000 万澳元的顶层公寓 …… 小费 10 万,美女环绕, 明星只是普通朋友 在被曝光出来的中国富豪里面,最为夸张的,是一位叫做郭奎章的中国商人。在中国众多的富豪当中,郭奎章的财力不算顶级的,他的出名,与两套豪宅有关。 一套是位于深圳,现在已经被拆除的 " 海上皇宫 "。 在深圳南澳东山湾的水面上,郭奎章花了数亿元建起了一座数千平米、漂浮的 " 海上皇宫 "。2003 年建好,2005 年就被有关部门认定是 " 违建 ",但好多年来都屹立不倒。 2010 年 5 月的时候决定开始拆除,但是 " 海上皇宫 " 很快就获得了龙岗区农林渔业局颁发的养殖登记证和休闲垂钓证,使得拆除半途而废。但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影响很大,终于在 2011 年 4 月 8 日,这座 " 海上皇宫 " 才被彻底拆除。 对于自己的 " 海上皇宫 " 被拆除,郭奎章也曾抱怨说:" 我当时第一时间交了罚款。如果确定是不合法的,开始修建时就会被阻止,没有法律明确规定不合法,也没有规定其合法。" 深圳的豪宅被拆除后,郭奎章只好转战澳洲来继续自己的豪宅生活。 2014 年,郭奎章花了 1145 万澳元,买下了悉尼富人区的一幢占地面积 3569 平方米豪宅。豪宅配备花园、游泳池、大草坪 …… 为了庆祝自己的 " 新屋落成 ",郭奎章邀请了徐峥、赵薇这些明星前来自己的豪宅做客,照片传出,澳洲的媒体惊诧地说道:" 赵薇是世界顶级巨星、演员,在社交平台上的粉丝高达 6000 万!比 Beyonce、安吉丽娜朱莉、珍妮佛安妮斯顿、Lady Gaga、Miley Cyrus 的粉丝全部加起来还多 "。 对于澳洲媒体的大惊大怪,郭奎章一笑置之,他说:" 这些媒体就喜欢夸大,不过是一些普通朋友 "。 和赵薇、徐峥这些明星都是普通朋友的郭奎章,自比 " 天涯逍遥客,淡泊自守 "。他这样总结自己的一年时光:" 读书,会友,看地球 ",并先后在日本与大师合奏《青玄曲》,闭关十天后滴米未进减肥 7 公斤后在中国香港逛街,在美国开飞机,在法国当和尚,在武当山与大师过招,在澳洲做山顶洞人等。 除了明星,郭奎章还经常在自己的豪宅里举办 party,招待世界各地的朋友,其中也不乏名流富豪,聚会上纸醉金迷,美女环绕。 一位专门帮富豪们组织高级派对的活动策划师 Karim Gharbi,亲眼见到了中国富豪在聚会上出手的阔绰。为了对前后忙碌的侍者们表示感谢,一位富豪从包里掏出一大叠现金,据 Karim Gharb 估算,一次性给出的小费超过了 3 万澳元(约为 14.5 万人民币)。 Karim Gharbi 还曾经组织了郭奎章的悉尼生日派对,来参加宴会的嘉宾都是乘坐私人飞机从中国飞来。在 Karim Gharbi 眼里,郭奎章是一 " 中国的盖茨比 "," 他只是喜欢花钱,花多少都不算多,他喜欢穿着长袍,用他也不知道怎么玩的乐器供摄影师拍照,并谈论他的前世佛缘。" 郭奎章确实不怎么在乎花钱,也不怎么在乎赚钱,他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到处跟青年人演讲,讲人生的意义不是在赚钱,幸福并不是因为有钱,而是 " 去不同的国家,认识不同的人,把人生过得精彩 "。不知道台下的年轻人听了之后作何感想,反正屏幕外的我是一脸疑惑:这样精彩的人生,没有钱要怎么来? 在中国 7000 万名高收入者中, 有 1000 万人愿意移民来澳 澳洲的一家咨询机构曾经做过一项名为 " 中国投资与澳洲房地产 " 的调查报告(The Magic Dragon: Chinese Investment & Oz Housing),报告称:若条件允许,在中国 7000 万名高收入者中,将有多达 1000 万人愿意移民来澳。 2019 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不过 197 万,这 7000 万高收入者,应该是包括了新兴的中产阶级。 这么多中国高收入者愿意移民澳洲,仔细想想也不会奇怪。 自从中国人重新拥有了迁徙自由,几十年来,澳洲一直都是中国人移民的人们目的地,澳洲移民项目每年申请者最多的地区就是来自中国。 而富豪们在澳洲买房置业也更好理解。 就拿郭奎章为例,你看他花了 1145 万澳元买房子似乎很多,但他的豪宅有 3000 多个平方,折算下来,一平方不过 1 万多人民币,这相当于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而郭奎章的豪宅在悉尼的富人区。 而且澳洲豪宅也是一种资产的转移手段。 往往一栋豪宅在好几名中国富豪的手中 " 内循环 ",国内的钱拿出来买了房,然后在澳洲转手套了现,就变成了能够说得清的自由资产。 所以中国富豪们在买澳洲房子的时候,往往非常爽快,有的豪宅更是通过网络交易,只看了一下视频和照片就拍板,让澳洲人瞠目结舌,大涨中国人的 " 威风 "。这种对澳洲房产的追求热度,常年不停,甚至连今年的疫情都无法影响。 据澳洲房地产公司 Black Diamondz 的创办人 Monika Tu 就说,从今年 3 月起,她已经卖出了 8500 万澳元的高档房地产,其中大约一半是卖给疫情爆发留在澳洲的中国人士。 澳洲,早已经是中国富豪们肆意挥洒金钱的乐园,在这块没什么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可以更方便享受成功带给他们的人生乐趣。 来源 世界华人周刊
  • 1个月前

    天呐!RBC预测加拿大房价明年恐狂跌30%

    全面复苏仍需时间,面对风云变幻的加拿大房市,全国最大的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近日宣布,已经做好房价暴跌的准备! 最新一份风险评测报告指出,2021年加拿大房价增长将基本持平。在最好的情况下,全国房价增长将达到疫情前水平;在最坏的情况下,房屋价格将出现暴跌,甚至跌破1980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记录,直接暴跌30%! 在这份报告中,加拿大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并不像现今大多数机构预测的那般乐观。事实上,RBC预测的是,未来12个月内,全国房价将会小幅上涨0.6%,上涨趋势从10月份开始。 未来2至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为4.5%,市场保持基本平稳。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加拿大房价增长可能会略低于目前预期,但差距并不远。未来12个月内,全国房价将上涨6.1%,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1%。乍一看,这个数字看似很大,但从前几年的表现看来,这个数字是可实现的。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加拿大房地产价格有可能下跌将近30%! RBC预测,未来12个月里,全国房价将下降29.6%;在接下来2至5年中,复合年均增长率仅为2.9%。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加拿大全国范围内就没有出现如此显著的下降了。 这份国际财务报告(IFRS 9)使用宏观经济预测方法,从基本情况、最佳情况和最糟糕情况评估了加拿大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简单来说,就是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分析和评估一遍。 分析师表示,预测报告可能是针对方方面面的情况做评估的,人们需要正确看待评估结果,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准备。 12月初,RBC首席风险评估官表示银行,正在尽力加大下行风险的承受力。总体来说,他们并不认为加拿大的整体经济和房地产市场走向会走向极端糟糕的地步,预计房价将下滑7%左右,并保持低迷的状态,直到2023年下旬。 与此同时,RBC也发表了另一份报告,越来越多加拿大人的延期付款申请到期,虽然绝大多数加拿大人可以正常支付贷款,但拖欠率正在不断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抵押贷款中,有1.8%的过期延期付款已转为拖欠付款。细分来看,有担保抵押贷款的欠款速度比无担保抵押贷款更快。143亿已抵押债务中,现有2.3%债务拖欠。 保险抵押通常是高比例抵押,这意味着较小的首付。换句话说,欠款人群可能是年轻的购房者。 另外,信用卡债务拖欠率也相对较高,RBC现有信用卡债务14亿元,约8.9%为欠款。银行数据还显示,有32%的延期还款直接变成拖欠还款。 看来,即使疫苗出来,加拿大经济要全面恢复,还得等上一阵子了。
  • «
  • 1
  • 2
  • 3
  • 4
  • 5
  • »

48小时内热点新闻

Contact Vansky
Tel: (604)269-8468, (604)537-9766
Location: 258 - 5701 Granville St, Vancouver, BC V6M 4J7
CopyRight © 1999 - vansky.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关于我们